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数学复习资料(部分)

数学复习资料(部分)

2012年07月16日 13:25:03 来源:宁武县实验小学校 访问量:243

老师们:

        这是部分的数学复习资料(是以附件的形式上传的)请老师们参考这些问题,认真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以及继续教育的各个模块,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其他的复习资料在最近会逐渐的上传到网校空间,请老师们留意。另外,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老师们可以到网上下载,也可到学校拷贝。

         祝各位老师学有所得,暑假快乐!

  • 附件(1个)
  • 复习资料 (29696kb) 下载
编辑:感受阳光
评论区
刘晓玲(2012-7-17 23:57:20)

打开后成了乱码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毛宝兰(2012-7-18 7:52:23)

复习资料怎么没有答案,只有问题和第几页。如果可以提供一下答案就更好了!谢谢大家了

回复 支持[0] 反对[0]
赵润英(2012-7-18 12:13:40)

这就叫复习资料啊 汗
没的复习 哈哈

回复 支持[0] 反对[0]
赵润英(2012-7-18 12:18:44)

晓玲 我估计你是文件格式不对 就成了乱码 下载后是 word文挡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摄凤翔(2012-7-18 18:40:12)

资源有问题。。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傅丽芳(2012-7-19 10:14:36)

到了我们这个年龄怎能记得住东西,又有家务又有孩子,看几次也记不住!

回复 支持[0] 反对[0]
郭晋连(2012-7-19 19:03:21)

能提供些实在的吗?朋友们。赵润英,搞点有答案的复习题。

回复 支持[0] 反对[0]
赵润英(2012-7-19 21:50:30)

我做好答案 发给你 蛤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张秀青(2012-7-21 16:46:16)

确实是记不住啦

回复 支持[0] 反对[0]
袁少峰(2012-7-21 21:24:40)

数学复习资料(部分)
1. 《数学课标》中关于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的表述有哪几点?
答; ⑴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⑵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⑶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⑷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⑸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2. 《数学课标》中关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重视哪几方面?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3.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哪些?在学习中要经历哪些数学活动过程?
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4. 《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几个学段?具体是如何划分的?各个学段中安排了哪几部分的课程内容?
答: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内容
5. 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是从哪几方面加以阐述的?
答:(1)知识技能2)数学思考。(3) 问题解决。(4) 情感态度。
6. 数学课程的目标包括哪两个目标?分别用哪些行为动词来表述? 答::由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构成, 结果性目标表述常用行为动词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过程性目标常采用“经历、体验、探索”等目标行为动词,主要用于数学活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述。
7. 《课标》中的核心概念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答::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8. 《课标》中关于课程的总目标强调的“四基”是指什么?
答: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9. 《课标》中关于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思想是指什么?你所知道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有哪些?试列举几个。
答: 。《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例如,由“数学抽象的思想”派生出来的分类思想,集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中有不变”的思想,符号表示的思想,对称思想,对应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等;由“数学推理的思想”派生出来的归纳思想,演绎思想,公理化思想,转换化归思想,联想类比思想,逐步逼近思想,代换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由“数学建模的思想”派生出来的简化思想,量化思想,函数思想,方程的思想,优化的思想,随机的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等
10. 《课标》中对“数感”的具体表述是什么?
答: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推理能力一般包括哪两种?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课程标准》中的推理能力主要指以下几点:一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数学家乔治•波利亚对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或然性推理(即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推理)的特称。其中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或特殊)的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两个或两类思考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所在另一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而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确定的规则出发,得到某个具体结论的推理,它是必然性推理(即只要推理前提真,得到的结论一定真)。它的思维进程是从一般到特殊。它的基本形式是三段论。二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功能不同,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波利亚很早就注意刭“数学有两个侧面……用欧几里得方式提出来的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却是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与之相适应,应该有两类推理:用合情推理获得猜想,发现结论;用演绎推理验证猜想,证明结论。正如《课程标准》指出的:“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
统计的核心是什么?
答: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11. 什么是“数学模型”?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答: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地、概括地表征所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即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方程、函数、不等式,及各种图表、图形等都是数学模型
第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渗透和引导学生不断感悟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体验。第三,通过数学建模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12. 数的运算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答: ( 1 )重视 10 的概念的建立( 2 )重视数计数单位: 3 )重视数位顺序表的使用
13.《课标》中明确的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答: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14.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是从哪几方面展开的?
答: 主要包括: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等内容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这一知识内容主要是指什么?在教学中
一般采用哪几种策略?(p23或模四)
答: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一到六年级中,图形的运动主要指合同运动,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还有简单图形扩和缩的知识内容。
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教学策略。一是要注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现实的观察和比较中,来认识图形的运动。二是借助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即让学生在图形的运动中来体会图形变换的特征,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去画一画,去想一想,提高对图形变换的认识能力。三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图案并设计图案。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图形的运动和相关知识的联系,建立和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从运动变换的角度来认识图形,像长方形沿着长边旋转就可以成为一个圆柱体,就是柱体的形成,它体现了和圆柱体之间的联系。再如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理解度量,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它来推导公式效果会更佳。
15.《课标》中对平均数的理解强调了哪几方面?
答: 课程标准》强调要从三个角度理解平均数。一个是算法理解,就是计算某些数据的平均值。二是概念理解,一般情况下是比最小的要大,比最大的要小,是介于两个数值之间的数值。三是统计理解,即不仅要从概念上理解平均数,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的价值,它在人们获取信息,作出判断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的这个统计意义。
16.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 第一、体会与数学相关的各种联系。
   学生要体会三个方面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一堂课可能重点学习一个数学知识,但是数学是一个整体,任何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点联接成线,再把这些线进一步联接成网,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网状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活动多次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和准确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能力,逐渐也善于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建构成网状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整体认识和宏观把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此外,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是广泛联系着的。许多数学知识来源于其它学科,所有数学知识都将应用于其它学科。所以学生不应该孤立地学习数学,而应该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也不应该封闭地讲授数学,而应该经常提及其他学科中的数学背景和应用。这一轮课程改革,加强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了学科界限,教材的编写者和教师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特点。至于“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实也可以表述为“数学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本“课标”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所以表述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可能更加贴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与实践的关系非常密切。千万不要让学生误以为数学是数学家用符号编造出来的“天书”,误以为学数学仅仅是为了解题和应付考试。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三个方面的联系,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列举大量的相关实例,使学生反复加强印象。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学,可以更多地创设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综合与实践”类型的数学课程中,教师更应该有意识地强调上述这三个方面的联系。
   第二、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在学生学会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思考,学会思考的重要性不亚于学会知识,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这种思考是“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的思考,也可以称为“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数学课程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理性思维方面的作用,是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教数学一定要教思维,但是不能空洞地、形式地教思维,而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教思维。学数学也一定要学思维,学生学会了“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将受用无穷。这也是“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加高明的原因。
   第三、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发现问题”,是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中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联系,或者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矛盾,并把这些联系或者矛盾提炼出来。
   所谓“提出问题”,是在已经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把找到的联系或者矛盾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集中地以“问题”的形态表述出来。
  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言,其中的“已知”和“未知”都是清楚的,需要的是利用已有的概念、性质、定理、公式、模型,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得到问题的答案。
  但是对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言,其中的“已知”和“未知”都是不清楚的,所以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可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必须的。这是“课标”的一个新发展,同时对于数学教学是较高层次上的要求。
17.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当注意处理好哪几方面的关系?
答: (一)与校本课程的关系
(二)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必然离不开课堂,例如主题的生成、小组的划分、成员的分工合作、中期活动小结、活动成果的反馈和集中展示、学生经验的交流和碰撞,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可长可短,10分钟能解决的问题没必要延长时间。
同时,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户外,深入实践,让学生亲历亲为,局限在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不了该门课程的价值的。
(三)处理好与现行评价体系的关系
虽然目前的一些评价体系还是传统意义上的量化评价倾向,但质性评价是大势所趋。要注意平时资料的积累,加强学生评价档案袋的建立,为将来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打下基础。

18.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采取什么方式?
答: 除了运用纸笔测验的方法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评价外,还应运用课堂观察、数学日记、成长记录等方式进行评价。
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主要采用哪些方式?
答: 教师可采取即时评价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鼓励,也可以采取小组互评的方式,即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机会,评价学生参与状况及学习中的表现。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记录学生学习数学中的一些典型的表现,考查和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情感态度的状况及发生的变化。
19.数学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哪些方面的资源?(p67)
答: 一、用好、用活小学数学教材。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三、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
四、依据课堂情境,生成教学资源。
五、有机整合其他学科资源

回复 支持[2] 反对[0]
袁少峰(2012-7-21 21:24:46)

数学复习资料(部分)
1. 《数学课标》中关于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的表述有哪几点?
答; ⑴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⑵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⑶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⑷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⑸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2. 《数学课标》中关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重视哪几方面?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3.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哪些?在学习中要经历哪些数学活动过程?
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4. 《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几个学段?具体是如何划分的?各个学段中安排了哪几部分的课程内容?
答: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内容
5. 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是从哪几方面加以阐述的?
答:(1)知识技能2)数学思考。(3) 问题解决。(4) 情感态度。
6. 数学课程的目标包括哪两个目标?分别用哪些行为动词来表述? 答::由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构成, 结果性目标表述常用行为动词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过程性目标常采用“经历、体验、探索”等目标行为动词,主要用于数学活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述。
7. 《课标》中的核心概念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答::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8. 《课标》中关于课程的总目标强调的“四基”是指什么?
答: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9. 《课标》中关于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思想是指什么?你所知道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有哪些?试列举几个。
答: 。《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例如,由“数学抽象的思想”派生出来的分类思想,集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中有不变”的思想,符号表示的思想,对称思想,对应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等;由“数学推理的思想”派生出来的归纳思想,演绎思想,公理化思想,转换化归思想,联想类比思想,逐步逼近思想,代换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由“数学建模的思想”派生出来的简化思想,量化思想,函数思想,方程的思想,优化的思想,随机的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等
10. 《课标》中对“数感”的具体表述是什么?
答: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推理能力一般包括哪两种?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课程标准》中的推理能力主要指以下几点:一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数学家乔治•波利亚对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或然性推理(即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推理)的特称。其中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或特殊)的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两个或两类思考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所在另一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而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确定的规则出发,得到某个具体结论的推理,它是必然性推理(即只要推理前提真,得到的结论一定真)。它的思维进程是从一般到特殊。它的基本形式是三段论。二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功能不同,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波利亚很早就注意刭“数学有两个侧面……用欧几里得方式提出来的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却是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与之相适应,应该有两类推理:用合情推理获得猜想,发现结论;用演绎推理验证猜想,证明结论。正如《课程标准》指出的:“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
统计的核心是什么?
答: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11. 什么是“数学模型”?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答: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地、概括地表征所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即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方程、函数、不等式,及各种图表、图形等都是数学模型
第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渗透和引导学生不断感悟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体验。第三,通过数学建模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12. 数的运算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答: ( 1 )重视 10 的概念的建立( 2 )重视数计数单位: 3 )重视数位顺序表的使用
13.《课标》中明确的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答: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14.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是从哪几方面展开的?
答: 主要包括: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等内容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这一知识内容主要是指什么?在教学中
一般采用哪几种策略?(p23或模四)
答: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一到六年级中,图形的运动主要指合同运动,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还有简单图形扩和缩的知识内容。
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教学策略。一是要注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现实的观察和比较中,来认识图形的运动。二是借助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即让学生在图形的运动中来体会图形变换的特征,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去画一画,去想一想,提高对图形变换的认识能力。三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图案并设计图案。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图形的运动和相关知识的联系,建立和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从运动变换的角度来认识图形,像长方形沿着长边旋转就可以成为一个圆柱体,就是柱体的形成,它体现了和圆柱体之间的联系。再如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理解度量,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它来推导公式效果会更佳。
15.《课标》中对平均数的理解强调了哪几方面?
答: 课程标准》强调要从三个角度理解平均数。一个是算法理解,就是计算某些数据的平均值。二是概念理解,一般情况下是比最小的要大,比最大的要小,是介于两个数值之间的数值。三是统计理解,即不仅要从概念上理解平均数,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的价值,它在人们获取信息,作出判断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的这个统计意义。
16.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 第一、体会与数学相关的各种联系。
   学生要体会三个方面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一堂课可能重点学习一个数学知识,但是数学是一个整体,任何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点联接成线,再把这些线进一步联接成网,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网状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活动多次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和准确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能力,逐渐也善于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建构成网状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整体认识和宏观把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此外,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是广泛联系着的。许多数学知识来源于其它学科,所有数学知识都将应用于其它学科。所以学生不应该孤立地学习数学,而应该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也不应该封闭地讲授数学,而应该经常提及其他学科中的数学背景和应用。这一轮课程改革,加强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了学科界限,教材的编写者和教师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特点。至于“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实也可以表述为“数学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本“课标”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所以表述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可能更加贴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与实践的关系非常密切。千万不要让学生误以为数学是数学家用符号编造出来的“天书”,误以为学数学仅仅是为了解题和应付考试。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三个方面的联系,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列举大量的相关实例,使学生反复加强印象。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学,可以更多地创设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综合与实践”类型的数学课程中,教师更应该有意识地强调上述这三个方面的联系。
   第二、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在学生学会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思考,学会思考的重要性不亚于学会知识,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这种思考是“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的思考,也可以称为“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数学课程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理性思维方面的作用,是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教数学一定要教思维,但是不能空洞地、形式地教思维,而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教思维。学数学也一定要学思维,学生学会了“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将受用无穷。这也是“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加高明的原因。
   第三、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发现问题”,是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中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联系,或者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矛盾,并把这些联系或者矛盾提炼出来。
   所谓“提出问题”,是在已经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把找到的联系或者矛盾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集中地以“问题”的形态表述出来。
  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言,其中的“已知”和“未知”都是清楚的,需要的是利用已有的概念、性质、定理、公式、模型,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得到问题的答案。
  但是对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言,其中的“已知”和“未知”都是不清楚的,所以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可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必须的。这是“课标”的一个新发展,同时对于数学教学是较高层次上的要求。
17.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当注意处理好哪几方面的关系?
答: (一)与校本课程的关系
(二)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必然离不开课堂,例如主题的生成、小组的划分、成员的分工合作、中期活动小结、活动成果的反馈和集中展示、学生经验的交流和碰撞,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可长可短,10分钟能解决的问题没必要延长时间。
同时,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户外,深入实践,让学生亲历亲为,局限在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不了该门课程的价值的。
(三)处理好与现行评价体系的关系
虽然目前的一些评价体系还是传统意义上的量化评价倾向,但质性评价是大势所趋。要注意平时资料的积累,加强学生评价档案袋的建立,为将来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打下基础。

18.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采取什么方式?
答: 除了运用纸笔测验的方法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评价外,还应运用课堂观察、数学日记、成长记录等方式进行评价。
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主要采用哪些方式?
答: 教师可采取即时评价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鼓励,也可以采取小组互评的方式,即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机会,评价学生参与状况及学习中的表现。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记录学生学习数学中的一些典型的表现,考查和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情感态度的状况及发生的变化。
19.数学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哪些方面的资源?(p67)
答: 一、用好、用活小学数学教材。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三、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
四、依据课堂情境,生成教学资源。
五、有机整合其他学科资源

回复 支持[0] 反对[0]
袁少峰(2012-7-21 21:25:31)

数学复习资料(部分)
1. 《数学课标》中关于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的表述有哪几点?
答; ⑴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⑵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⑶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⑷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⑸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2. 《数学课标》中关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重视哪几方面?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3.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哪些?在学习中要经历哪些数学活动过程?
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4. 《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几个学段?具体是如何划分的?各个学段中安排了哪几部分的课程内容?
答: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内容
5. 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是从哪几方面加以阐述的?
答:(1)知识技能2)数学思考。(3) 问题解决。(4) 情感态度。
6. 数学课程的目标包括哪两个目标?分别用哪些行为动词来表述? 答::由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构成, 结果性目标表述常用行为动词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过程性目标常采用“经历、体验、探索”等目标行为动词,主要用于数学活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述。
7. 《课标》中的核心概念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答::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8. 《课标》中关于课程的总目标强调的“四基”是指什么?
答: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9. 《课标》中关于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思想是指什么?你所知道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有哪些?试列举几个。
答: 。《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例如,由“数学抽象的思想”派生出来的分类思想,集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中有不变”的思想,符号表示的思想,对称思想,对应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等;由“数学推理的思想”派生出来的归纳思想,演绎思想,公理化思想,转换化归思想,联想类比思想,逐步逼近思想,代换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由“数学建模的思想”派生出来的简化思想,量化思想,函数思想,方程的思想,优化的思想,随机的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等
10. 《课标》中对“数感”的具体表述是什么?
答: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推理能力一般包括哪两种?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课程标准》中的推理能力主要指以下几点:一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数学家乔治•波利亚对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或然性推理(即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推理)的特称。其中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或特殊)的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两个或两类思考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所在另一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而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确定的规则出发,得到某个具体结论的推理,它是必然性推理(即只要推理前提真,得到的结论一定真)。它的思维进程是从一般到特殊。它的基本形式是三段论。二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功能不同,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波利亚很早就注意刭“数学有两个侧面……用欧几里得方式提出来的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却是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与之相适应,应该有两类推理:用合情推理获得猜想,发现结论;用演绎推理验证猜想,证明结论。正如《课程标准》指出的:“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
统计的核心是什么?
答: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11. 什么是“数学模型”?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答: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地、概括地表征所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即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方程、函数、不等式,及各种图表、图形等都是数学模型
第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渗透和引导学生不断感悟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体验。第三,通过数学建模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12. 数的运算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答: ( 1 )重视 10 的概念的建立( 2 )重视数计数单位: 3 )重视数位顺序表的使用
13.《课标》中明确的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答: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14.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是从哪几方面展开的?
答: 主要包括: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等内容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这一知识内容主要是指什么?在教学中
一般采用哪几种策略?(p23或模四)
答: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一到六年级中,图形的运动主要指合同运动,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还有简单图形扩和缩的知识内容。
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教学策略。一是要注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现实的观察和比较中,来认识图形的运动。二是借助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即让学生在图形的运动中来体会图形变换的特征,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去画一画,去想一想,提高对图形变换的认识能力。三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图案并设计图案。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图形的运动和相关知识的联系,建立和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从运动变换的角度来认识图形,像长方形沿着长边旋转就可以成为一个圆柱体,就是柱体的形成,它体现了和圆柱体之间的联系。再如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理解度量,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它来推导公式效果会更佳。
15.《课标》中对平均数的理解强调了哪几方面?
答: 课程标准》强调要从三个角度理解平均数。一个是算法理解,就是计算某些数据的平均值。二是概念理解,一般情况下是比最小的要大,比最大的要小,是介于两个数值之间的数值。三是统计理解,即不仅要从概念上理解平均数,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的价值,它在人们获取信息,作出判断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的这个统计意义。
16.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 第一、体会与数学相关的各种联系。
   学生要体会三个方面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一堂课可能重点学习一个数学知识,但是数学是一个整体,任何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点联接成线,再把这些线进一步联接成网,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网状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活动多次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和准确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能力,逐渐也善于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建构成网状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整体认识和宏观把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此外,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是广泛联系着的。许多数学知识来源于其它学科,所有数学知识都将应用于其它学科。所以学生不应该孤立地学习数学,而应该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也不应该封闭地讲授数学,而应该经常提及其他学科中的数学背景和应用。这一轮课程改革,加强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了学科界限,教材的编写者和教师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特点。至于“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实也可以表述为“数学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本“课标”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所以表述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可能更加贴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与实践的关系非常密切。千万不要让学生误以为数学是数学家用符号编造出来的“天书”,误以为学数学仅仅是为了解题和应付考试。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三个方面的联系,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列举大量的相关实例,使学生反复加强印象。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学,可以更多地创设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综合与实践”类型的数学课程中,教师更应该有意识地强调上述这三个方面的联系。
   第二、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在学生学会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思考,学会思考的重要性不亚于学会知识,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这种思考是“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的思考,也可以称为“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数学课程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理性思维方面的作用,是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教数学一定要教思维,但是不能空洞地、形式地教思维,而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教思维。学数学也一定要学思维,学生学会了“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将受用无穷。这也是“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加高明的原因。
   第三、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发现问题”,是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中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联系,或者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矛盾,并把这些联系或者矛盾提炼出来。
   所谓“提出问题”,是在已经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把找到的联系或者矛盾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集中地以“问题”的形态表述出来。
  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言,其中的“已知”和“未知”都是清楚的,需要的是利用已有的概念、性质、定理、公式、模型,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得到问题的答案。
  但是对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言,其中的“已知”和“未知”都是不清楚的,所以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可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必须的。这是“课标”的一个新发展,同时对于数学教学是较高层次上的要求。
17.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当注意处理好哪几方面的关系?
答: (一)与校本课程的关系
(二)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必然离不开课堂,例如主题的生成、小组的划分、成员的分工合作、中期活动小结、活动成果的反馈和集中展示、学生经验的交流和碰撞,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可长可短,10分钟能解决的问题没必要延长时间。
同时,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户外,深入实践,让学生亲历亲为,局限在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不了该门课程的价值的。
(三)处理好与现行评价体系的关系
虽然目前的一些评价体系还是传统意义上的量化评价倾向,但质性评价是大势所趋。要注意平时资料的积累,加强学生评价档案袋的建立,为将来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打下基础。

18.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采取什么方式?
答: 除了运用纸笔测验的方法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评价外,还应运用课堂观察、数学日记、成长记录等方式进行评价。
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主要采用哪些方式?
答: 教师可采取即时评价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鼓励,也可以采取小组互评的方式,即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机会,评价学生参与状况及学习中的表现。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记录学生学习数学中的一些典型的表现,考查和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情感态度的状况及发生的变化。
19.数学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哪些方面的资源?(p67)
答: 一、用好、用活小学数学教材。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三、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
四、依据课堂情境,生成教学资源。
五、有机整合其他学科资源

回复 支持[0] 反对[0]
赵润英(2012-7-22 9:12:29)

19.数学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哪些方面的资源?(p67)
包括文本资源。 信息技术资源。 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 生成性资源。

回复 支持[0] 反对[0]
郭晋连(2012-7-23 20:15:40)

袁老师,不错,好好再提供一些。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毛宝兰(2012-7-25 13:59:48)

19.数学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哪些方面的资源?(p67)
包括文本资源。 信息技术资源。 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 生成性资源。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杨美珍(2012-7-26 21:26:52)

其他老师也要发表自己的学习资料互相补充才好

回复 支持[0] 反对[0]
赵润英(2012-7-27 9:04:47)

9题 10题 14题的第二问和少峰的不一样 你们的呢

回复 支持[0] 反对[0]
侯秀英(2012-7-27 9:39:20)

17题的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关系

回复 支持[0] 反对[0]
贺春花(2012-7-27 15:58:27)

9题对的,
10题 合情推理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
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确定的规则出发,得到某个具体结论的推理,它是必然性推理。
统计的核心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
12题。数的运算教学的核心概念是计数单位。

14题的第二问: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这一知识内容主要是指:一是学习图形的运动的价值。二是图形运动的知识内容。三是图形的运动的教学目标。四是图形运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16题答上主要的三大点行吗?
大家看看我这几道题对不对。

回复 支持[0] 反对[1]
贺春花(2012-7-27 16:06:28)

14题的第二问: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这一知识内容主要是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一到六年级中,图形的运动主要指合同运动,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还有简单图形扩和缩的知识内容。
14题的第二问: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这一知识内容主要是指:一是学习图形的运动的价值。二是图形运动的知识内容。三是图形的运动的教学目标。四是图形运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大家看看14题的第二问这两个答案到底是哪个答案?回复我一下。

回复 支持[0] 反对[0]
赵润英(2012-7-27 16:25:14)

呵 我也在纠结这个问题 谁有确定答案回复一下

回复 支持[0] 反对[0]
袁少峰(2012-7-29 21:42:55)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答案仅供参考,敬请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指正。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毛宝兰(2012-7-29 22:07:37)

袁老师辛苦了,我们感谢您的大公无私和奉献精神。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毛宝兰(2012-7-29 22:07:46)

袁老师辛苦了,我们感谢您的大公无私和奉献精神。

回复 支持[0] 反对[0]
高林丽(2012-7-30 17:19:40)

第二题第一问,我觉得答案应该是: ⑴正确认识数学课程的内容与选择。
⑵妥善处理数学课程内容组织上的几个关系

回复 支持[0] 反对[0]
高林丽(2012-7-30 17:19:44)

第二题第一问,我觉得答案应该是: ⑴正确认识数学课程的内容与选择。
⑵妥善处理数学课程内容组织上的几个关系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杨美珍(2012-8-1 22:15:16)

能在这里讨论大家的学习收获很好!还可以交流你们其它学习内容的收获!
加油吧!老师们,好样的!

回复 支持[0] 反对[0]
王霞(2012-8-2 21:44:49)

第一题按课标第二页"基本理念第一条的表述"去答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0] 反对[0]
王霞(2012-8-2 21:48:16)

第二题的答案袁老师的是正确的
重视过程,要重视直观,要重视直接经验,

回复 支持[0] 反对[0]
王霞(2012-8-2 21:49:59)

12. 数的运算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是“计数单位”

回复 支持[0] 反对[0]
王霞(2012-8-2 21:53:22)

17题侯秀英好事的答案是对的

回复 支持[0] 反对[0]
王霞(2012-8-2 21:54:12)

17题侯秀英老师的答案是对的

回复 支持[0] 反对[0]
王霞(2012-8-2 21:59:58)

14题的第二问: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这一知识内容主要是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一到六年级中,图形的运动主要指合同运动,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还有简单图形扩和缩的知识内容。
这个答案是对的

回复 支持[0] 反对[0]
王霞(2012-8-2 22:02:39)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老师们辛苦了,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

回复 支持[0] 反对[0]
丁玉珍(2012-8-3 10:13:10)

10题第三问,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对吗

回复 支持[0] 反对[0]
侯秀英(2012-7-27 9:39:20)

17题的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关系

侯万寿(2012-8-3 20:11:08)

支持

回复 支持[0] 反对[0]
侯秀英(2012-7-27 9:39:20)

17题的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关系

侯万寿(2012-8-3 20:11:08)

支持

侯万寿(2012-8-3 20:15:12)

还有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回复 支持[0] 反对[0]
侯秀英(2012-7-27 9:39:20)

17题的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关系

侯万寿(2012-8-3 20:11:08)

支持

侯万寿(2012-8-3 20:15:12)

还有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侯万寿(2012-8-3 20:16:50)

还要处理好文体生活化与数学知识系统的关系

回复 支持[0] 反对[0]
侯万寿(2012-8-3 20:26:10)

12题的答案是计数单位 。因为构成数学中所有运算(包括分数‘小数等)的知识体系是有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组成的。

回复 支持[0] 反对[0]
贺春花(2012-7-27 16:06:28)

14题的第二问: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这一知识内容主要是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一到六年级中,图形的运动主要指合同运动,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还有简单图形扩和缩的知识内容。
14题的第二问: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这一知识内容主要是指:一是学习图形的运动的价值。二是图形运动的知识内容。三是图形的运动的教学目标。四是图形运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大家看看14题的第二问这两个答案到底是哪个答案?回复我一下。

侯万寿(2012-8-3 20:32:45)

第一答案正确第二答案是数学课标对小学图形运动的教学标准的内容

回复 支持[0] 反对[0]
袁少峰(2012-7-21 21:24:46)

数学复习资料(部分)
1. 《数学课标》中关于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的表述有哪几点?
答; ⑴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应得到不同的发展。⑵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⑶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⑷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⑸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2. 《数学课标》中关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重视哪几方面?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3.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哪些?在学习中要经历哪些数学活动过程?
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4. 《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几个学段?具体是如何划分的?各个学段中安排了哪几部分的课程内容?
答: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内容
5. 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是从哪几方面加以阐述的?
答:(1)知识技能2)数学思考。(3) 问题解决。(4) 情感态度。
6. 数学课程的目标包括哪两个目标?分别用哪些行为动词来表述? 答::由总目标与学段目标构成, 结果性目标表述常用行为动词有“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过程性目标常采用“经历、体验、探索”等目标行为动词,主要用于数学活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述。
7. 《课标》中的核心概念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答::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8. 《课标》中关于课程的总目标强调的“四基”是指什么?
答: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9. 《课标》中关于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思想是指什么?你所知道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有哪些?试列举几个。
答: 。《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例如,由“数学抽象的思想”派生出来的分类思想,集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中有不变”的思想,符号表示的思想,对称思想,对应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等;由“数学推理的思想”派生出来的归纳思想,演绎思想,公理化思想,转换化归思想,联想类比思想,逐步逼近思想,代换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等;由“数学建模的思想”派生出来的简化思想,量化思想,函数思想,方程的思想,优化的思想,随机的思想,抽样统计的思想等
10. 《课标》中对“数感”的具体表述是什么?
答: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推理能力一般包括哪两种?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课程标准》中的推理能力主要指以下几点:一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数学家乔治•波利亚对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或然性推理(即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推理)的特称。其中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或特殊)的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是由两个或两类思考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所在另一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而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确定的规则出发,得到某个具体结论的推理,它是必然性推理(即只要推理前提真,得到的结论一定真)。它的思维进程是从一般到特殊。它的基本形式是三段论。二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功能不同,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波利亚很早就注意刭“数学有两个侧面……用欧几里得方式提出来的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却是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与之相适应,应该有两类推理:用合情推理获得猜想,发现结论;用演绎推理验证猜想,证明结论。正如《课程标准》指出的:“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
统计的核心是什么?
答: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11. 什么是“数学模型”?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答: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地、概括地表征所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即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方程、函数、不等式,及各种图表、图形等都是数学模型
第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逐步渗透和引导学生不断感悟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体验。第三,通过数学建模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12. 数的运算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答: ( 1 )重视 10 的概念的建立( 2 )重视数计数单位: 3 )重视数位顺序表的使用
13.《课标》中明确的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答: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14.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是从哪几方面展开的?
答: 主要包括: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等内容
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这一知识内容主要是指什么?在教学中
一般采用哪几种策略?(p23或模四)
答: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一到六年级中,图形的运动主要指合同运动,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还有简单图形扩和缩的知识内容。
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教学策略。一是要注重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现实的观察和比较中,来认识图形的运动。二是借助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即让学生在图形的运动中来体会图形变换的特征,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去画一画,去想一想,提高对图形变换的认识能力。三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图案并设计图案。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图形的运动和相关知识的联系,建立和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从运动变换的角度来认识图形,像长方形沿着长边旋转就可以成为一个圆柱体,就是柱体的形成,它体现了和圆柱体之间的联系。再如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理解度量,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它来推导公式效果会更佳。
15.《课标》中对平均数的理解强调了哪几方面?
答: 课程标准》强调要从三个角度理解平均数。一个是算法理解,就是计算某些数据的平均值。二是概念理解,一般情况下是比最小的要大,比最大的要小,是介于两个数值之间的数值。三是统计理解,即不仅要从概念上理解平均数,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的价值,它在人们获取信息,作出判断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数的这个统计意义。
16.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 第一、体会与数学相关的各种联系。
   学生要体会三个方面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一堂课可能重点学习一个数学知识,但是数学是一个整体,任何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点联接成线,再把这些线进一步联接成网,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网状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活动多次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和准确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能力,逐渐也善于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建构成网状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整体认识和宏观把握,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此外,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是广泛联系着的。许多数学知识来源于其它学科,所有数学知识都将应用于其它学科。所以学生不应该孤立地学习数学,而应该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也不应该封闭地讲授数学,而应该经常提及其他学科中的数学背景和应用。这一轮课程改革,加强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了学科界限,教材的编写者和教师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特点。至于“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其实也可以表述为“数学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本“课标”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所以表述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可能更加贴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与实践的关系非常密切。千万不要让学生误以为数学是数学家用符号编造出来的“天书”,误以为学数学仅仅是为了解题和应付考试。
   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三个方面的联系,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列举大量的相关实例,使学生反复加强印象。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学,可以更多地创设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综合与实践”类型的数学课程中,教师更应该有意识地强调上述这三个方面的联系。
   第二、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在学生学会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思考,学会思考的重要性不亚于学会知识,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这种思考是“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的思考,也可以称为“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数学课程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理性思维方面的作用,是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教数学一定要教思维,但是不能空洞地、形式地教思维,而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教思维。学数学也一定要学思维,学生学会了“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将受用无穷。这也是“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加高明的原因。
   第三、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发现问题”,是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中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联系,或者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矛盾,并把这些联系或者矛盾提炼出来。
   所谓“提出问题”,是在已经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把找到的联系或者矛盾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集中地以“问题”的形态表述出来。
  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言,其中的“已知”和“未知”都是清楚的,需要的是利用已有的概念、性质、定理、公式、模型,采用恰当的思路和方法得到问题的答案。
  但是对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言,其中的“已知”和“未知”都是不清楚的,所以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可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必须的。这是“课标”的一个新发展,同时对于数学教学是较高层次上的要求。
17.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当注意处理好哪几方面的关系?
答: (一)与校本课程的关系
(二)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必然离不开课堂,例如主题的生成、小组的划分、成员的分工合作、中期活动小结、活动成果的反馈和集中展示、学生经验的交流和碰撞,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间可长可短,10分钟能解决的问题没必要延长时间。
同时,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户外,深入实践,让学生亲历亲为,局限在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不了该门课程的价值的。
(三)处理好与现行评价体系的关系
虽然目前的一些评价体系还是传统意义上的量化评价倾向,但质性评价是大势所趋。要注意平时资料的积累,加强学生评价档案袋的建立,为将来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打下基础。

18.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采取什么方式?
答: 除了运用纸笔测验的方法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评价外,还应运用课堂观察、数学日记、成长记录等方式进行评价。
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主要采用哪些方式?
答: 教师可采取即时评价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鼓励,也可以采取小组互评的方式,即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机会,评价学生参与状况及学习中的表现。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平时教学中注意记录学生学习数学中的一些典型的表现,考查和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情感态度的状况及发生的变化。
19.数学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哪些方面的资源?(p67)
答: 一、用好、用活小学数学教材。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三、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
四、依据课堂情境,生成教学资源。
五、有机整合其他学科资源

侯万寿(2012-8-3 20:34:54)

你的十九题的答案是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教学资源

回复 支持[0] 反对[0]
侯秀英(2012-7-27 9:39:20)

17题的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关系

侯万寿(2012-8-3 20:11:08)

支持

侯万寿(2012-8-3 20:15:12)

还有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侯万寿(2012-8-3 20:16:50)

还要处理好文体生活化与数学知识系统的关系

侯万寿(2012-8-3 21:40:06)

你的十九题的答案是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教学资源

回复 支持[0] 反对[0]
侯秀英(2012-7-27 9:39:20)

17题的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关系

侯万寿(2012-8-3 20:11:08)

支持

侯万寿(2012-8-3 20:15:12)

还有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侯万寿(2012-8-3 20:16:50)

还要处理好文体生活化与数学知识系统的关系

侯万寿(2012-8-3 21:40:06)

你的十九题的答案是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教学资源

侯万寿(2012-8-3 21:41:02)

对不起第十七题袁少锋老师的对

回复 支持[0] 反对[0]
侯秀英(2012-7-27 9:39:20)

17题的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关系

侯万寿(2012-8-3 20:11:08)

支持

侯万寿(2012-8-3 20:15:12)

还有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侯万寿(2012-8-3 20:16:50)

还要处理好文体生活化与数学知识系统的关系

侯万寿(2012-8-3 21:40:06)

你的十九题的答案是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教学资源

侯万寿(2012-8-3 21:41:09)

对不起第十七题袁少锋老师的对

回复 支持[0] 反对[0]
侯秀英(2012-7-27 9:39:20)

17题的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关系

侯万寿(2012-8-3 20:11:08)

支持

侯万寿(2012-8-3 20:15:12)

还有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侯万寿(2012-8-3 20:16:50)

还要处理好文体生活化与数学知识系统的关系

侯万寿(2012-8-3 21:42:15)

对不起第十七题袁少锋老师的对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武县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宁武县实验小学校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