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动态 > 教学目标与板块

教学目标与板块

2012年09月21日 16:22:19 来源:宁武县实验小学校 访问量:326
教学目标与板块
阅读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除了执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应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从我们的家常课来看,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分内目标;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使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我们既不能把本该第二课时才学习的教学内容提前到第一课时,也不能使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遭到旁落或匆匆走个过场。下面以人教版三(下)《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为例,试着对第一课时固有的共性目标与板块作个解读。
1.看图说话,感受水的珍贵。
1)出示图片。(一颗干枯的大树,一条干涸的河流,一片干裂的土地)
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讨论引导。你们有过口渴的经历吗?感觉怎么样?
3)激趣揭题。
2.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轻声读、默读课文各两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理解的词句画个问号;能在最短的诗句里感知故事大意。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大意,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1.分组出示本课生字、新词,自由练读。
A.地球、旱灾、水井、干涸、丛林、干枯、小狗、焦渴而死。
B.竞、匆匆忙忙、哀哀、忍不住、反正、累。
C.水罐、喜出望外、绊倒、舔、递给、凑上、咽、唾沫。
2.自主理解词语。
3.检查读音情况,师生正音。
指导学会生注意“竞、咽、唾沫”的读音。
4.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1)指名说,哪个理解说哪个。
2)提示:还有哪个不懂,可以问一问。
3)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的方法理解词语。
通过“演一演”理解:喜出望外、绊倒、舔、递给、凑上、咽、唾沫。
通过“画一画”理解:水罐、涌出。
……
4.朗读课文,交流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轮读课文,检查初读效果。
2)选择任意一节练读。
3)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5.再读课文,体验水罐神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画出让你觉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读出神奇的味道。
3)小结: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水罐,是什么原因让水罐一次次变化,奇迹一个个发生,魔力究竟来自哪里?下节课我们继续练习。
6.作业。
细读上述设计,我们感到第一课时似有下列一些固有的目标板块。
读通、读顺课文宇字词学习的知识目标;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目标。其中,字词学习目标应该具体、明确、精细,可观察,可检测。当然,在目标把握上,教师应明确年段不同,教学重点也应不同,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年段的教学侧重点也不相同。就阅读教学而言,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无疑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包括词和句的训练,以及初步的朗读训练;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在学好字词的基础上,要加强词句与朗读训练;高年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上。还有就是想听内容各学段的教学侧重点不同,但是不能彼此割裂。如识字、写字教学,低年级要培养识字兴趣,做到读准确、写正确,达到识字、写字的基本要求;中年级则要运用在低年级学到的识字、写字方法,自主识字,加强对易错、易混字词的比较与辨析;高年级要进一步提高识字、写字的速度与质量。关于板块,则有:
第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认真学习,真心学习,至关重要。为此,课始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述,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学习课文的帷幕。在走进第一课时的那一刻,给学会生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带来一片迷人的景,送来一杯醇香的酒,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撼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如《七颗钻石》的设计,教师以图引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本进行碰撞,引发他们的猜测与好奇,进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第二,有效初读,整体感知
现在很多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课文训练,以致课文学完了仍有很多学生书读得结结巴巴,一点感情也没有。所以在第一课时,我们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读通、读准、读顺这一教学目标,为此,可以不惜时间一段一段地“过”。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放手让学生试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于永正老师的“书不读熟不开讲”,说的就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流畅。“读通、读准、读顺”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一般来说,短课文读个4——6遍,长课文读3——4遍。当然,读得形式要有选择,要多种多样,可以出声朗读,也可以静静默读,还可以带着问题读,但在试读中教师要注意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动笔,画出生字、新词、难读句段,并通过交流提供解决的办法。同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在难度处回读、反复读,要指导读、示范读,以期达到正确、通畅的初读效果。如《七颗钻石》的设计,要求学生轻声、默读课文各两遍的基础上,又安排了检查性读书和自由练读,就是出于此目的。
第三,学习字词,交流感知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字词教学是第一课时的要务。教师要务必舍得花时间,把识字学词抓细、抓实。当然在进行识字、学词时,应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取舍的巧妙指导和引领,不要面面俱到,也不要机械、呆板、重复。对词语教学,应根据年段的不同有所侧重:低段把握在“了解”层面,中段发展到“理解”程度,高段则要掌控在“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的火候。三个学段,前为基础,后为发展,螺旋上升,逐步提高。在字词目标得到落实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整体感知。
四,切入重点,设置悬念
语文教学强调从整体入手。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整体的形式入手,然后再到关系和结构,并逐步逼近事物的本质。第一课时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初步认识。在有效初读侯,对话交流,述说感受,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切入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引导学生读、悟,然后再高潮处,在疑难处,在矛盾处嘎然而止,留下悬念。这样,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的目的;既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教学规律,又激发学生走入第二课时的兴趣。例子中的第5环节,让学生读有关描写“水罐神奇”的句子,并在指导读出神奇的味道侯,抛下“是什么原因让水罐一次次变化,奇迹一个个发生,魔力究竟来自哪里?”这个问题就是此目的。每一课时都有自己的目标与“责任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不按“季节”规律与课时目标“种田”。
编辑:感受阳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武县实验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宁武县实验小学校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