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四月天 共谱语教新篇章
——记宁武县实验小学校四年级语文组普听课教研活动
春阳破晓,晨光跃上书页,将一阙诗行染作鎏金。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宁武县实验小学校“普听课”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一扇扇教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带来的是一缕缕清新的教改春风,迎来的是满园春色。四年级语文组正迎着这股春风,展开了本年级组内的普听课活动。
芙蓉楼头送君行 诗韵悠悠品冰心
在语文课堂的诗意天地里,樊继莲和邵淼老师分别带着学生们走进《芙蓉楼送辛渐》和《囊萤夜读》,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送别之旅与精神对话。
课程伊始,樊老师从诗题切入,引导学生分析“芙蓉楼送辛渐”中“送”字的含义,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学生们纷纷举手,分享自己熟悉的送别诗,从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情劝酒,到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夸张情谊,课堂瞬间充满了浓浓友情。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涵,樊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感知诗意。课堂上,学生们两两结为同桌,展开热烈的讨论,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遇到疑惑之处,大家踊跃举手提问,樊老师耐心解答,为学生们拨开迷雾。之后,男女生分别进行古今对译读,男生读古诗原文,女生翻译现代文,一问一答间,诗歌的意思变得清晰明了,学生们也在这样的互动中,深入理解了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与情感。
研读古诗、品味意境将课堂推向高潮。樊老师让学生们仔细研读诗的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们认真圈画,发现了寒雨、江、夜、吴地、平明、客、楚山等景物,尤其对“寒”和“孤”两个字感触颇深。樊老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两个字不仅描绘了凄冷孤寂的环境,更藏着诗人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惆怅与孤独,真正体会到了景中藏情的妙处。而诗的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以“冰心”和“玉壶”自喻,樊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剖析,让大家明白这是诗人在向友人表明心迹,展现出自己高洁、清廉正直的品格。
囊萤勤夜读,寻本溯“文”路
邵淼老师在课堂伊始,引导学生对《囊萤夜读》这篇古文进行初读。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尤其对文中一些容易读错的生字、多音字进行重点强调与纠正,如“囊(náng)”“盛(chéng)数十萤火以照书”等,为学生后续理解古文奠定了基础。
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注释、工具书等理解古文大意。各小组讨论热烈,学生们积极分享自己的理解。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代表发言,邵老师针对学生理解有误或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与引导。例如,对于“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一句中“通”字的释义,经老师讲解,学生深刻理解其“通晓,明白”之意,从而准确把握文意。
在学生理解《囊萤夜读》的故事及所传达的精神后,邵老师引入“孙康映雪”这一类似典故进行拓展。通过讲述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相同点,感悟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的精神品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深研细磨共成长
在评课环节,教师们畅所欲言,对每位教师的精彩课堂进行了详尽的评价。大家从课前准备、问题设置、课程亮点等多个维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赵校长和周校长也发表了讲话,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对教师们的授课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指导,授课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磨则玉成,研而致远。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次助力,相信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的历练中,在落实课标理念、追寻素养课堂的路上,教师们一起携手并进,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美的课堂!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