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二)”教学设计
王成花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注重点拨为主线,研究探讨为根本,合作交流为载体,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0、21页例2、例3。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理解和掌握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题思路的基础上,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关键要找准单位“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
(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
(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5)甲数比乙数少。
2.口头列式:(1)32的是多少? (2)120页的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播放马路上嘈杂的噪音
师:噪音对人的健康非常有害,你知道有效降低噪音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自然转入下一个环节。】
师: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效果怎么样?一起去看看。
1.借助线段图理解
出示例题: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人现在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师:今天我们继续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
(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
(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
(3)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
解法一:80-80×=80-10=70(分贝)
(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0×=70(分贝)
(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思路的对比,加深两种方法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比较的能力。】
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
3.教学例3
(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
跳次数的”。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
(3)独立完成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135(次)
【设计意图:两个例题的解题思路一样,不同的是它不是整体与部分的比较,而是两个数量间的比较,即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或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量,因此要区分把那个数量看作单位“1”。】
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
2.练习五第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都学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7、8、9、10题。